- 日期:2024.9.25
- 作者:盐城发布
- 选择标签:相册
- 行政新区:盐城市
- 分类:海洋文化
地处长三角一体化、江苏沿海发展、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黄金交汇点的盐城,坐拥江苏最长海岸线、最广海域面积、最多滩涂湿地、最丰富海洋资源。近年来,盐城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重要位置,以“畅达黄海之辽阔”的视野胸襟,以“勇当排头兵”的奋进姿态,用好战略机遇,坚定向海图强,努力建成全省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、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。 盐城海洋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1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1500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0%,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5.5%左右,奋斗出了一片蓝色经济新空间。 深 耕 蓝 海 风光名城,绿能之都。 盐城是中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、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、中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,是江苏省委、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。 在东台北条子泥海域和竹根沙海域,125台风机随风“起舞”。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——国家能源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合资建设的国华东台海上50万千瓦风电项目,年均发电量约11亿度,可满足近200万居民年用电需求。 当前,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和实现能源安全的背景下,海上风电成为各国寻求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,也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盐城科学开发风能资源,打造世界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,构建形成涵盖“研发设计—装备制造—资源开发—运维服务”的风电全产业链,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者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 盐城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,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.6米/秒,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至3600小时。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全球领先,集聚了国家能源、华电、国电投、华能、大唐、华润、中广核、国投电力、长江三峡等“五大六小”所有新能源开发央企。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近3269万千瓦,占江苏总容量的70%以上,远海2400万千瓦、近海869万千瓦。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约占江苏46.9%、全国14.9%、全球7.4%。 盐城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,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41家,集聚了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、上海电气等知名风电整机企业,以及中车电机、中材科技、时代新材、亨通海能、中天海缆、长风海洋、长安望江、金海新能源、上玻院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。海上风电整机2700台/年,产能约占全国40%以上,叶片9000片/年,产能约占全国20%。 波涛日夜奔腾,发展日新月异。 盐城始终坚定不移深耕海洋产业“主赛道”,做大做强“蓝色板块”,以海上风电装备、光伏装备、石油装备为特色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;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形成明月海藻、赐百年螺旋藻等一批龙头企业,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集聚;滨海旅游加快发展,串联条子泥、黄海森林公园、珍禽保护区等景点,大力发展生态康养、文化体验、主题游乐等高端旅游产业,累计建成4A级以上景区24家;海洋渔业和滩涂农业快速发展,拥有国家级中心渔港、国家级海洋牧场、一级渔港,海水养殖面积64.4万亩,养捕结构进一步优化,投资60亿元的黄沙港渔港二期建成投入使用,可满足1000艘以上渔船日常停靠作业。 当前,盐城正深入实施《盐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、海工装备等九大产业,全力构建“两地两区”现代海洋经济体系,力争到2026年,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。